一、產業概覽:工業氣體——工業的不可或缺的“血液”
工業氣體,被譽為“工業的血液”,在各行各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它可以根據應用領域的不同,被劃分為大宗氣體和特種氣體兩大類別。大宗氣體,如氧氣、氮氣和氬氣等,是工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原料,其產量巨大,應用廣泛。而特種氣體,則因其純度、品種和性質的特殊要求,被廣泛應用于半導體、生物醫藥、食品飲料、新能源等新興行業。
近年來,隨著國內電子產業的迅猛發展和相關政策的推動,以電子特氣為代表的特種氣體市場份額正逐漸擴大。同時,工業氣體產業鏈也在不斷完善,上游涉及到空分設備制造商與化學原料供應商等環節,下游則主要應用于冶煉、石化、焊接及金屬加工等領域。
截至目前,我國工業氣體相關企業數量已超過3050家。其中,2023年1月至10月間,新增注冊企業數量已達60余家。從地域分布來看,江蘇以480余家企業位居榜首,廣東與河北分別以370余家和180余家位列二、三位。從企業成立時間來看,近半數相關企業已歷經10年以上發展,而成立于5-10年內的企業也占據了較大比例。
二、市場規模:國內工業氣體市場千億級規模,競爭格局呈現寡頭態勢
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繁榮,國內生產總值保持高速增長,進而推動了工業氣體市場的迅速擴大。產業結構的不斷完善和工業產值的快速增長,使得對工業氣體的需求日益旺盛。全球范圍內,工業氣體的供需也呈現出持續增長的趨勢。
據統計,全球工業氣體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0年的約1348億美元增長至2025年的約1755億美元,年復合增長率達到5.4%。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氣體市場,其增速與整體工業發展保持一致。在2020年,中國工業氣體市場規模已達到237億美元,占據全球市場份額的17.6%,并有望在2025年達到2325億元,年復合增長率高達8.6%。相比之下,美國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僅為3.8%,顯示出中國工業氣體市場的強勁增長動力。
在國際市場上,林德和法液空兩大工業氣體巨頭占據主導地位。德國林德和法國液化空氣兩家公司是全球工業氣體市場的領頭羊,其2021年的全球市場份額分別達到21%和20%。而美國空氣產品和日本大陽日酸工業氣體公司等第二梯隊玩家,其市場份額則分別為7%和5%。
三、主要品類分析:工業氣體的廣泛應用
隨著產業結構的持續優化,工業氣體的需求也在不斷演變。從傳統的金屬冶煉、化工能源,到新興的鋰電、半導體等行業,工業氣體的應用領域日益廣泛,成為支持各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。
電子特氣:電子工業的支柱材料
電子特氣在電子工業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。作為集成電路、顯示面板等關鍵行業生產過程中的不可或缺的材料,其國產化率的不斷提升,進一步推動了國內電子工業的發展。
氫氣:政策扶持下的市場新機遇
氫燃料電池的興起,為氫氣市場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。在利好政策的推動下,氫氣作為清潔能源的需求將持續增長,進一步帶動特氣市場的擴張。
我國氫氣產量蓬勃發展,已超越4000萬噸大關,展現出巨大的供給潛力。據國際能源署(IEA)數據披露,2021年全球氫氣總產量達到9423萬噸,較上年同期增長5.5%。展望至2030年,產量預計將達到17998萬噸,2021至2030年的復合年增長率(CAGR)高達7.5%,彰顯出產業的迅猛發展勢頭。值得一提的是,我國已躍升為全球最大的氫氣生產國。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,2022年我國氫氣產量飆升至4004萬噸,同比增長率高達32%,占2021年全球產量的四分之一。加之我國在可再生能源裝機量上的全球領先地位,為清潔低碳的氫氣供給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氫燃料電池市場也持續保持高速增長,國內加氫站數量已突破300座。盡管2020年受疫情和政策因素影響,我國氫燃料電池產業市場規模收縮至30億元,同比下滑40%,但市場整體仍在穩步回升。隨著中石化、中石油等能源央企的積極參與,國內加氫站數量顯著增加,加氫站網絡逐步形成,推動了氫燃料電池產業的不斷完善與下游應用的多元化。截至2022年,中國累計建成加氫站數量已達310座,預計到2023年,中國氫燃料電池產業市場規模將激增至230億元,2019年至2023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46%。
同時,國內氫氣需求量也呈現出持續增長的態勢,其中工業領域對氫氣的需求量位居榜首。據中國氫能聯盟預測,到2030年,我國氫氣的年需求量將達到3715萬噸,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將提升至約5%。展望至2060年,年需求量更是預計將達到1.3億噸左右,占比將接近20%,工業領域的需求仍將持續占據主導地位,占比約為60%。
四、工業氣體行業的投融資動態
工業氣體產業,被譽為“高精尖”領域的佼佼者,其穩健發展對半導體、生物醫藥等行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。風險資本,這一高科技產業背后的推手,同樣活躍在工業氣體領域。隨著越來越多的風險資本投身于實體投資,工業氣體產業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春天。
從融資事件的地域分布來看,北京、上海和江蘇三地脫穎而出,分別以6起、5起和4起的融資事件位居前列。這一分布不僅突顯了這些地區的科研實力,更展示了它們在生產制造方面的雄厚能力。北京,作為科研資源的寶庫,吸引了眾多融資目光;而上海和江蘇,則憑借其強大的生產制造能力,成為了融資活動的另一熱點。
再來看輪次分布,戰略投資、A輪和Pre-A輪成為了融資的主力軍,分別占據了5起、4起和3起的事件。不同于其他行業早期投資占主導的情況,工業氣體行業的融資更多聚焦于戰略投資。這恰恰證明了相關機構對該行業未來發展潛力的充分認可與信心。
五、工業氣體專利剖析:實用新型專利獨占鰲頭
盡管工業氣體行業在國內市場起步較晚,但在國家政策的扶持、外資的引入以及高新技術的發展推動下,該行業呈現出迅猛的增長勢頭。這一發展態勢不僅體現在市場占有率上,更反映在專利申請數量的持續攀升上。據天眼查專利數據顯示,目前與工業氣體相關的專利申請已超過1400項,充分展現了國內企業在該領域的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。
在近五年來的專利申請時間分布上,2021年以240余項的申請數量領跑全年,2022年以210余項緊隨其后。而截至11月,2023年的專利申請已達到90余項,預示著行業創新的持續活力。從專利類型來看,實用新型專利以940余項的數量穩坐榜首,發明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分別以450余項和10余項位列其后。
六、前景展望:國產替代空間廣闊
中國工業氣體行業市場潛力巨大,市場占有率持續攀升。作為現代工業的基礎原材料,工業氣體在減輕空氣污染、平衡氣體比例、滿足特定生產需求、助力精密加工以及實現節能減排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隨著中國經濟的穩步增長和各行業對工業氣體需求的日益旺盛,該行業呈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。
節能環保和技術革新成為行業新動力。面對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的挑戰,國家和社會對“節能減排”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。冶金、化工等傳統高耗能行業在生產工藝改進和升級的過程中,對空分氣體的需求不斷增長,從而釋放出巨大的潛在市場。
新興產業崛起進一步拓展行業邊界。新能源、新材料、電子、半導體、環保以及生物制藥等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,成為工業氣體行業新增需求的重要來源。這些產業在政策推動下迅速崛起,對工業氣體的需求量急劇增加,不僅進一步拓寬了行業的發展空間,還減輕了傳統產業波動對行業整體需求的影響。
轉載:互聯網
上一篇: 氮氣的作用以及用途
下一篇: 暫無